長生十二宮

源自於古人對生命週期的觀察,並將其應用於陰陽五行與術數中,形成了一套描述萬物生長、興衰、滅絕的循環系統。這一體系不僅應用於子平八字、紫微斗數,甚至在風水、命理與道教修煉思想中都能見到其影響。。

芬蘭赫爾辛基基亞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曲面牆的坡道

長生十二宮的起源

主要來自於《河圖洛書》與《易經》的陰陽五行生克思想,古人觀察生命的過程,從誕生到死亡,發現萬物皆有循環。這套理論最早可能來自《黃帝內經》中的「生、長、壯、老、死」的概念,後來被五行家、術數家進一步細化,發展為完整的「十二宮」系統。

長生十二宮是以「生命週期」為核心,將生命的過程分為十二個階段,並將其對應於天干地支的流轉。這十二個階段如下:

養(孕育)——如嬰兒在母胎中培養,等待再度誕生。

長生(誕生)——生命的開始,如嬰兒初生。

沐浴(洗禮)——如嬰兒初生時需要洗去胎垢,象徵不穩定。

冠帶(成長)——如少年長成,開始有獨立意識。

臨官(壯年)——如人至壯年,擁有官祿事業。

帝旺(巔峰)——如人達到生命最旺盛的時期,權勢最大。

衰(轉衰)——如中年後,體力與氣勢開始下降。

病(生病)——如人步入老年,身體機能下降。

死(終結)——生命結束,進入死亡階段。

墓(入墓)——如人死後歸於塵土,進入墓中。

絕(斷絕)——生命完全消散,如靈魂離體。

胎(重生)——如靈魂轉世,進入母胎準備新生。

長生十二宮核心概念

長生十二宮的哲學意涵

  • 長生十二宮的本質,並非單純的命理分析,而是反映宇宙的生滅之理。
  • • 道家視長生十二宮為「生死輪迴」,對應修道過程的不同境界。
  • • 佛家則視其為「世間無常」,萬物皆隨緣而變,無一恆久。
  • • 儒家則強調「中庸之道」,帝旺雖盛,亦須知衰亡之理。
來自德國德累斯頓的白色抽象幾何藝術品